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发表于2010年11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5670?page=1

11月14-21日,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蓝汛公司组织一

帮互联网人去硅谷。包括4399、暴风、艾瑞、3G门户、六间房、7K7K、360、淘米、天纵等等公司的CEO/CTO/总裁/副总裁。拜访了谷歌、Twitter、Zynga、EA、微软、爱立信、完美时空、Sling等等公司。算是中美互联网最大规模、最集中的一次交流了。我有幸混在其中。

而微博则绝对主导了这8天的行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来讲。

A部分:Twitter印象。

第一站就是微博鼻祖Twitter。这在中国、美国都是当下最热的话题。4399的蔡文胜来硅谷的前一天就在参加新浪的微博开发者大会,新浪联合5家VC专为此设立了一个基金。据说现场火爆,谷歌中国前首席战略官,LightInBox的创始人郭去疾用一条微博“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来形容。

具体印象如下:

接见我们的是主管技术和产品的副总裁Mike。这个年轻人看身材,会猜测是他是体操运动员,看脸蛋,会猜测他是好莱坞明星,不过其直接掌管着Twitter的200人的研发团队,占Twitter总员工数的2/3。如此完美的一个人,大概只能在硅谷才能看见。

Twitter还没有财大气粗的气象,没有单独的办公楼。仅仅占了一个办公楼的3层。刚到Twitter狭窄的前台,就看见Logo下面停着一辆自行车。哦,原来有员工骑车上班。不过后来我们在办公室里好几个地方都看到了不下几十辆自行车。mike告诉我们:这里鼓励员工过简单的并且环保的生活。当然,也是在这个办公室,Twitter方面接待了俄罗斯总理在内的30多位各国政要。

同中国的微博一样,Twitter凶猛。6个月之前是100人,现在膨胀到了300多人。现在Twitter一个7个人的团队,处理着比雅虎和Bing加在一起乘以2倍还要多的搜索量。员工的办公桌上通通没有电话,鼓励他们走动到对方面前去沟通。我看见一个摆着沙发的区域,上面写着“tell your story here”。当然,3个创始人没有自己的房间,他们也坐在敞开的办公区里。每个周五,他们会在食堂里宣布一些事情,并回答问题。

Twitter的每日新增用户是50万,这样一个月就有1500万的用户涌入。这个数字估计跟中国几家微博加起来的数字差不多。Mike不愿意透露Twitter多少流量来自手机,但他说:有16%的新增用户来自手机。Mike也不愿意透露Twitter用户Follow的人里,有多少比例是亲人朋友而不是明星;但他说:所有Tweets里,有1/3含有链接;但当我们追问有多少比例的人会点击链接时,他又沉默了。

Mike对Twitter的定位是:第一是分享,就像Facebook那样,第二是聚合,就是根据兴趣把人聚拢。mike承认,Facebook封掉了让Twitter用户从Facebook导出关系链的应用。并且说,Twitter用户可以从其它应用比如Gmail导出关系链。但他拒绝透露有多少比例的用户使用Gmail这样的应用导出关系链,我试探着问有没有50%,他笑了笑说,反正不少。

总之,Twitter跟Facebook的关系还是比较敏感。第一,他们都在潮头,据说现在谷歌的工程师挤破头都想进这两家公司。第二,他们的边界比较模糊,彼此似乎都可以进入对方的地盘。于是,号称开放其社交关系链的Facebook独独把Twitter挡在了门外,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微博功能。

这在中国也有对应的情况。有人说,先发制人的新浪微博,日后可以开通微博邮箱或者微博IM,直接威胁QQ;也有人说,腾讯微博依靠QQ的关系链,很快就会把新浪微博变成一个长不大的早熟儿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与当地人交流,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是:Twitter目前还不是Facebook的对手,其用户量在美国跟人人都用的Facebook不是一个量级。具体原因是:Facebook是一个关系网,而Twitter只是一个名人搞个人品牌推销的地方。对于大量的对名人不那么感兴趣、并且也不会无病呻吟的人,他们对Twitter不感兴趣。

但是,名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从下面这个部分就可以看出来。

B部分:有微博,无记者。

这个硅谷访问团里面,都是业内人,没有一个记者。即使像我这样的来自门户的人,也是作为互联网的一员去调研的,没有报道的任务。不过,这丝毫不影响这个过程的传播。因为,每个人都在写微博。而且,他们都是业内的名人。

以4399的蔡文胜和暴风的冯鑫为例。

蔡文胜在这7天里写了不下30条微博,冯鑫写了20来条,每个微博都明确的指出了一个观点。如果换成是记者报道,那就意味着50篇小文章。估计得有5个记者才能干完这个事情。当然,记者能提到的点,必定要差老板一截,具体各位可以自己去微博上看。这是工作量,下面讲效果。

蔡文胜在新浪和腾讯的粉丝加总有220万,冯鑫有120万。我的经验估计,消重之后的净粉丝应该有250万。根据30%的活跃度,能覆盖到的真实人群应该有75万。这两个人的微博平均转播量和评论数加总,在100左右,也就是说,这些微博所能影响到的人群更大,按照1.5的乘数,可以抵达100万人。当然,这100万人指的是一般群众,而核心的圈内人士,蔡文胜和冯鑫必定能够90%以上的抵达。

要完成这样的传播效果,得要多少家媒体的多少个记者?10个吧?如果一个记者走这一趟的预算是3万人民币,就是30万。恭喜蓝汛,省了30万。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对名人们微博的热情一直是低估。这些CEO们发微博的条数,比我这个媒体人还多,对于一个新闻点的捕捉,比我更快。我发现很多我想说的话,都被他们提前说了。在硅谷风险投资商Kelly Porter家中晚宴之前的几分钟,我发现居然所有的人都在埋头微博,而没有人抬起头来寒暄。吃饭的时候,主题一般都与微博有关,既有针对腾讯和新浪的PK,也有如何写好微博的技巧。有一晚冯鑫睡不着觉,就起来看微博,竟发现360的副总裁谭晓生刚刚发微博说也睡不着觉,正在喝红酒。结果是,微博成就了一段珍贵的红酒夜话。

我相信,微博对于中国的名人而言,不仅仅是美国人眼中的个人品牌的工具。蔡文胜说微博是游戏,天纵游戏的何辉说微博是学校,冯鑫和谭晓生那里,微博是酒吧。各取所需。对于中国这个发展很快、很多东西都还不完善的国家,微博可以成为多样化的工具和渠道。

下面就再举一例。

C部分:约会吧!

微博成就的约会,在这个行程里发生了很多次。比如我自己,一个在硅谷的VC就从微博里知道我的行程,通过一个在腾讯美国工作过的同事跟我联系上,见了一面,还邀请参加一个百度和谷歌管理人员在斯坦福大学里的交流。你知道,在异国他乡还能有粉丝给你打电话要求吃饭聊天,是一个相当兴奋的事情。当然,值得好好说说的,是蔡文胜碰到的两段。

孙莹燕,89年生上海人,作为复旦大学的交换生,现在洛杉矶读书。就是从蔡文胜微博里得知这一段行程,于是主动请缨作为蔡文胜在波士顿和纽约等地的翻译+导游。这下把老蔡乐坏了。

我们在波士顿机场看见孙莹燕的时候,也乐坏了。第一反应是:拍个照片,发个微博,八卦一把。后来蔡文胜自己发的这条微博,引起了200次转播和300个评论。孙莹燕同学的粉丝,因此涨了500。

波士顿小蛋糕,也是80后大陆人,MIT毕业后在波士顿工作。也是从蔡文胜微博里得知这一段行程,于是在19号中午通过微博提议大陆访问团和波士顿当地搞互联网的华人来一次聚会。20号下午3点,这两个群体一共19人真就在MIT的斯隆商学院里漫谈了3个小时。说创业、说腾讯、说回国、说黑客,他乡遇知音,你知道,是非常有趣和兴奋的。之后还依依不舍,一起去唐人街的川菜馆子吃了一顿饭。席间享用了美味无比的麻辣大龙虾。似乎有几个人被我们说动了心:回国创业。

当然,临别的最后一件事,是拍照,上传微博。

我现在猫在波士顿机场的座位上写这篇文章,正在等待回国,也一边敲字,一边看微博。通过微博可以查到一些文章可引用的资料,也可以知道正在拉斯维加斯的冯鑫们感受到了怎样的腐败和空虚。马上就要登机了,需要简单几句话再说清楚要点。

第一,没有微博,这一趟硅谷之旅行一定会平淡很多。这趟旅行所能激发和传播出来的价值也会少很多。我觉得,会少60%以上。

第二,名人微博对媒体的替代作用相当大,对企业的宣传费用节省幅度也相当大。之后的媒体从业人员可能萎缩,并且两极分化。只剩下低端拷贝粘贴的劳力,以及高端的确实能整合各种信息并且写出附加价值的顶尖记者。中间的那一层只知道问一般问题写平庸文章的人们,可能要另谋职业了。

第三,微博在中国,可能要比美国更加精彩。因为中国的情况更加多样化、更多变,中国很多的领域更加落后,亟待填补。上面都提到过。另外的一点是,我一直认为中国人是一个闷骚的族群,说好听的是内敛,说不好听了是长期的舆论管制形成的压抑。微博是一个很好的倾诉和宣传的工具,就像之前的短信一样,它会很火的。

 

话题:



0

推荐

程苓峰

程苓峰

62篇文章 9年前更新

致力于链接互联网与国学,把最经典与最创新相互阐释。四川眉山人,人民大学经济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硕士,曾为FT中文网、财新网专栏作家,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战略投资总监,参与并观察互联网多年。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