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君,某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前CEO,退休多年,在美国生活,期间循着自己的兴趣钻研很多领域。航班管家CEO连长不久前跟他有一次闲聊。
连长:X认为,他找到了人类最适合的知识结构。包括理论物理、脑科学、哲学、宗教、艺术。他没讲这些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应该是他出于自己的兴趣,在寻找对生命的理解的过程中,所自然的不由自主的不断切入的领域。
程苓峰:奥修有一个说法,人类从呼吸空气、吃、喝开始,要经历运动、爱、理性、文学等等各个阶段,最后到达宗教、静心。只有走完了这个圆圈,才会到达圆满。X前辈所认为最适合的知识结构涵盖了诸多方面,其实就表明,他正在无意识的画这个圆。
连长:X认为,佛教里的“空”和科学之间存在关系。宇宙爆炸前的一瞬间,那个物质状态就是“空”。只一瞬间,爆炸之后,宇宙马上就进入“满”的状态。
程苓峰:无极生太极。
连长:X认为,不同的宗教的语言无论怎么表达,核心其实都一样。它们都会讲到“空”。古圣先贤,其实相同之处就是都具有一种能力,心灵感应的能力。他们都能回到时间以前。能亲身体会那时的情景,能感悟到人类所追求的境界。所以不同的宗教的本质是相同的。
程苓峰:佛家认识世界的方法就是“入定”。入定之后,你就能亲身去到过去和未来,亲身进入他方世界,去亲眼看见、亲身经历那些发生的事。这和X前辈的认识完全一致。
连长:X认为,“时间”是人类定义的东西。本来是不存在。时间用来描述变化的。若无变化,时间就是静止的。若有变化,时间就是不断前进的。
程苓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连长:脑科学对于大脑和小脑的不同功效有最新的发现。小脑是计算和判断。大脑是编故事。小脑是司令部,大脑是文工团。对人体感受的反应和判断是出自小脑。这跟我们以前的认识不同。咖啡很烫,我们原以为是大脑获得神经信号,再发出指挥,让手拿开。但新发现是,手拿开之后,大脑神经才会发亮。所以大脑没在指挥,而是收到的拿开的信号。命令是小脑发出的。而大脑是编故事,是在手拿开和咖啡烫这两者间建立一个因果关系。
其实大脑就是负责欺骗自己。说一个故事让你的行为听起来合理。小脑是忠于自己的。
程苓峰:人是情绪的奴隶。人做事都是被潜意识里的情绪在推动。比如你骂一个人,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事,而是因为你对他不爽。但人意识不到这个原因,人会对骂一个人去找理由,说你做错了事。人确实在欺骗自己而不自知。这是我自己切身的感受。
人要摆脱头脑,才会得到自由、见到本性。
连长:这个科学发现,让脑的运作原理有迹可循。人作为一个生物如何处理神经信号?大脑为什么要欺骗自己?为了生存?再过十年,人工智能就会有重大突破。
程苓峰:大脑为什么要欺骗自己?这是个伪命题。大脑是大脑,你是你,大脑并没欺骗“自己”,而只是欺骗你。你过于跟大脑认同、把它当成自己,这是你的问题。宗教早已经回答的问题,科学还要等很久很久才能逐步接近答案。
连长:现在已经可以实现“脑图”的展现。你想到不同的问题或做不同的事,脑的不同部分就发亮。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高科技,都是十年以前在美国电影里出现的。而今天《钢铁侠》里呈现的模拟大脑、三维投影等等技术,应该再过十年就会成为现实。
程苓峰:有一次跟一个老师聊《阿凡达》。老师说,若用禅定来观,像卡梅隆那样的能拍出《阿凡达》、《骇客帝国》、《盗梦空间》、《云图》这些电影的大导演,都不是普通人。他们以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给他们看到未来的世界,在无意识中给他们灌输超前的理念。
连长:X还是一个高尔夫球具专家,一个家具收藏家。他在80-90年代收藏各个朝代的广泛的家具和典藏。在上海有个大仓库。他研究家具如何演变。当年花几千块钱收集的典藏,现在拍卖能上百万。他一进到一个领域就很深。对艺术有理解,对美有深切的感受。
程苓峰:古时候有个词叫“艺道”。由艺入道。无论是泡茶、弹琴、围棋、还是书法、作文,只要你不断进入,层层剥皮、庖丁解牛,到深处都能悟出大道,触类旁通。高尔夫、家具典藏,估计就是X前辈的艺道。连长你的艺道,估计就是做APP和带孩子。我的艺道,估计就是提问、写字。周教主的艺道,估计是音乐和柔道。哈哈哈。
连长:X在中国就是拼搏、奋斗,取得商业成就。在美国就转向取得个人成就,提高心智,形成世界观。成为一个跨界的人,思考的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商人,迅速跨过物质阶段的积累后,进入到精神这个阶段。至少是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是越来越多人想做的。
程苓峰:这必然是趋势。越是在商业上成功的人,越是需要更高的哲学指导,需要更深入的心理按摩。就像人生那个圆圈,他走到这一步了,就自然对下一步有迫切的需求了。行业里对此感兴趣的人,绝不在少数。
小到一个人,大到国家,都是如此。说中国建国后头30年是政治,走不动了,然后其后30年就必然转到经济,又走不动了,其后30年,也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30年,是文化。
……
峰哥问X前辈正在看的关于脑的是什么书。隔了五天,连长把书名搞来了。不过全是英文哦。
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 by Daniel J.Levitin; The brain that changed itself by Norman Doidge; Brain rules; 12 principles for surviving and thriving at work, home and school by Dr. John Mrfina
这里是程苓峰和他朋友们所甄选。在微信加“孕峰”就能关注我们
0
推荐